玉林新闻网-玉林晚报讯(记者 谭伟玲)你有没有在春节等重大节日或纪念日,全家穿戴整齐到照相馆拍一张全家福的经历?你还记得上一次走进照相馆照相、冲洗照片是什么时候?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和发展,传统照相、冲晒业务日渐寥落,过去玉林城区遍地可寻的照相馆现已屈指可数,面临倒闭或转型的局面。
近日,记者随机采访了数名不同年龄段的市民,00后表示基本没有走进照相馆的经历,30-50岁受访者表示已很久没有进过照相馆,只有几位60岁以上老者表示,过去走进照相馆照相是生活中一件开心且郑重的事。“孩子过生日,父母结婚纪念日,春节一大家子团聚日,这些时候都会选择郑重其事地到照相馆照相留念。”67岁的张叔说,尽管他现在很喜欢用智能手机拍照,但过去到照相馆照相那种郑重的仪式感,是他人生记忆里的美好定格。
记者走访了解到,如今玉林城区尚在营业的照相馆只有寥寥数家,且门面规模不断缩小,有的从主街道搬到不起眼的地段,有的挂着照相馆的招牌兼营复印、奶茶或代收快递。
宇恒影像自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便从人民中路的铺面搬到了西门里的小巷内,店主冯绍勇原是玉林老牌照相馆东风照相馆的员工,早在2004年数码相机在玉林方兴未艾时,他便嗅到“风向”转变,果断从东风照相馆出来,贷款购进数码摄影设备创建了宇恒影像。近20年来,他亲身经历了照相行业的起落转型兴衰。在他看来,当初既然在数码摄影兴起的浪潮中毅然投身其中,如今即使浪潮低伏,但他既已人在潮中,便选择顺潮而行。
记者走访了解到,过去照相馆的两大项主营业务照相和冲晒,近年来生意寡淡,已无法支撑照相馆的生存。“前几年还有人来拍拍证件照、修修老照片,现在连证件照、集体照都少了。”民主中路一家照相馆一员工表示,前几年还有些老年人来拍照,但现在智能手机的美颜拍照和短视频录制,以及美篇、彩视等电子相册制作,很多老年人玩得比年轻人都溜,“感觉传统照相业务被时代大潮淘汰了,迫切需要转型开拓新业务。”
在宇恒影像店主冯绍勇看来,潮起潮落都不失商机,只要你肯去抓住。早在三四年前,他被玉州区老年大学聘为摄影班老师,如今同时身兼市老年大学的摄影教师,这让“人在潮中”的他看到一线阳光照进来。“我现在专注的转型,是做摄影培训。”冯绍勇说,如今的老年人越来越年轻化,越来越易于接受新事物,老年人摄影培训、采风可谓一新兴时尚。
此外,冯绍勇表示,由于时代冲击,照相馆原先的主营项目已被新的经营业态替代,如今除了培训,店里的网上业务占比90%以上,如照片的后期制作,电子相册书的排版编辑制作,抖音、彩视等短视频制作传播,以及电商平台商品展示照片的修辑等,“顺应潮流,转变‘融媒体’思路,传统照相馆要变成数码影像公司了。”冯绍勇调侃的语气里似夹着一丝落寞。
记者看到GA黄金甲平台,宇恒影像店内墙上挂着一些带相框的照片,散发着一股怀旧氛围。冯绍勇还把家人及小孩的照片制成挂历,看着也别有一番温馨韵致。“有时候,我还是喜欢把照片晒出来、摆出来,也许出于一种怀旧情怀吧。”他说。
经过20年电子数码发展大潮的冲击,目前能存活下来的照相馆就都是不怕火炼的“真金”了吗?
记者采访了解到,随着传统相馆的式微,一些“花样相馆”突破沉寂兴起,如玉州路一家馆,针对“悦己”“沉浸”式体验在眼下已成为年轻人群一种消费文化的特点,推出可换服饰、换场景,配备专业灯光等设备的服务,颇受年轻女性欢迎。另外,一些有较深摄录资历的人士成立个人摄影工作室,推出跟拍、旅拍等个性定制摄录业务,不乏一定的市场需求。
“惋惜也好,无奈也好,都必须跟着时代前行。”冯绍勇说,尽管他转型了新业态,但会始终坚守和保留照相、冲晒这两项传统业务,特别是暗房手工晒相技术,他认为也许在不久的将来,这会成为一项非遗,“你可以说我是出于怀旧原因,但我觉得这些技术应该得到好的传承。”冯绍勇说。